当前位置: 首页 >地矿文化>经验交流

转型升级大讨论:地勘工作转型升级思考与建议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作者:冯建宏发布日期:2020-01-10 17:31:34点击量:字号:[大][中][小]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农村地权制度改革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多领域改革开放措施的深入推进实施,各行各业都将面临愈加严峻的挑战和更为激烈的竞争。与此同时也必将迎来更加丰富、更高层级的“新动力”、“新机遇”。地质行业面临着同样的挑战与机遇,地勘单位从以找矿勘查为主向能源资源安全、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建设等多领域服务转型,地质工作由较为单一的资源需求向资源、环境、空间、灾害等多要素需求转变。下面从我单位发展优势、存在问题、工作设想与建议等几个方面谈一点有关地勘工作转型升级的认识。

       一、单位发展的优势

       我院在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从事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四十余年,先后承担了国家计划安排的河西走廊地下水勘查、1:20万水文地质普查、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勘查与研究以及有关城市、工矿企业供水水源地勘查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勘察和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及科研院所的认可,树立了甘肃水二品牌,为今后地勘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我院地处河西走廊地区,属于内陆河流域,该区生态环境脆弱,与地下水相关的生态问题突出,在当前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形式下,只要抓住机遇,我院在水工环等相关领域依然大有可为。

       二、院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传统产业转型较慢,市场竞争不断加剧

       从目前的生产经营情况及相关项目信息来看,我单位传统开展的业务受到很大的冲击和挑战,诸如水源地及水文地质勘察、水资源调查、地下水环评等传统项目份额近年来大幅缩减,缺少大项目支撑。工勘和地灾评估类项目市场依然混乱,恶性竞争激烈,利润空间较小。另外,各系统勘查单位受矿业经济下滑的影响开始向水工环业务转型,在各市县相继成立了项目部或分院。因此,未来我院面临的地勘市场形势将更加严峻,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2、人才资源短缺、应对转型升级的技术储备不足

       地质事业的健康发展,地质科技的长足进步,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地质人才队伍。而受历史原因影响,地勘单位普遍存在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的现象,我院尤为突出。目前我院从事项目生产的主要技术人员大多为80后、90后,没有经历过大项目的历练与考验,其工作经验普遍不足,缺少领军人才。另外,近年来新兴的项目(如水污染防治、水环境保护、城市地质、旅游地质等项目)涉及的知识领域较广,对专业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而我院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普遍较为单一,与其他知识领域的融合较差,缺少生态环境、规划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不能满足地勘工作转型升级的技术储备要求,对单位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等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3、管理模式不够灵活,不能适应转型升级的发展形势

       受经济发展模式、单位性质及管理制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单位职工整体的思想意识形态尚没有及时跟上地勘经济转型升级的思路,没有完全做到压力层层传导,“小富即安”的思想普遍存在。工作上习惯于“等、靠、要”,缺乏主动作为、积极奉献的朝气,不能适应当前地勘经济的运行机制。另外,相关部门对实体的项目运行过程不熟悉,一些管理制度和模式滞后或不够灵活,分配机制没有很好的起到推动生产经营的作用,容易造成人员工作态度消极,全院整体上进心不足的不良局面。

       三、就目前院地勘工作转型升级的工作设想与建议

       1、继续围绕主动服务地方政府部门开展工作,加强与水务、环保、自然资源等政府部门的合作交流与深度融合,为地方生态环境保护及经济发展做好技术支撑。注重收集各级政府各类规划,积极研究政策,收集信息资料,及时梳理归纳,积极做好市场经营的各项前期准备,时刻等待机会,创造机会,把握机会。挖掘整合各县区已完成的项目,结合政策延伸项目链,服务政府的同时借助政府的平台谋划项目。积极关注“一带一路建设”、祁连山生态修复、“黄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河西走廊承接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等政策动态,寻求相关项目信息,积极谋划项目。与此同时,通过提升和拓展专业技术能力,与相关政府部门建立良好互信的长期合作机制,树立水勘院品牌。

       2、积极涉足新的业务领域并努力取得突破。借助单位最新申报取得的“水土保持”“环保工程专业承包”等资质,逐步拓展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环保工程施工等业务。围绕“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行动”等政策方向,积极做好相关生态环境方面的项目工作。另外,要大力开拓地表水水资源论证、防洪评价、河湖治理规划等相关业务领域。

       3、加强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工作。按照“推进能源产业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要求,以甘州、临泽、民乐等几个地热勘查项目成果为基础,联合科研院所、高新企业等单位,加强勘查和开发技术攻关,推进张掖地区地热资源综合潜力勘查与评价工作,摸清地热资源家底,划定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优势区,为该区地热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4、大力拓展地质环境资源调查及规划。围绕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国家公园、地质文化村建设等目标,以地质遗迹调查项目为依托,拓展地质、地理、人文、历史等多种资源调查,查明河西走廊沿线各县区地质环境资源的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地质遗迹的成因及演化规律,评价其科学价值及美学价值,开展地质遗迹保护区划,为河西走廊沿线各县区旅游开发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

       5、加强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做好人才结构的转型升级。目前水工环项目的难度越来越大,对专业技术人才综合专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独只懂经营或学习型人才都很难再适应市场的需要,许多项目以我院目前的技术力量还是很难完成。因此我们必须多学习新政策新规范,在现有专业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大力提高适应市场新需求的能力。通过技术协作、高端人员聘用、项目合作等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及专家,加强合作交流,做好技术人员业务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工作,以解决缺少技术骨干的现状,更好地适应各类新型项目逐步涌现、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

       6、转变思想观念、不断提升单位管理水平。大水漫灌的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当前地勘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要创建灵活有效的管理模式,制定和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使院内的各项管理制度切实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对相关绩效分配制度进行修订完善,以提高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加强技术人员的合理调配,适当减轻部分人员工作压力。进一步强化职工的市场意识、成本意识、危机意识,鼓足干劲,凝聚全院干部职工之力,不断提升水勘院核心竞争力。